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的全文是什么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

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的全文是什么

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的意思是: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,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。出处:出自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《白马篇》,“弃身锋刃端,性命安可怀?父母且不顾,何言子与妻!名编壮士籍,不得中顾私。

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

1、标题的意思超简单:这句话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说白了,就是当国家遇到大麻烦时,有人愿意豁出命去帮忙,把死看得跟回家一样轻松。这种精神超燃的,体现了古代英雄们的爱国心!

2、历史上有超多例子: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植,他在诗里写过这个,描述战士上战场不惧生死,再比如南宋的岳飞,抗金时明知会死,还喊出“精忠报国”,最后真为保家卫国牺牲了,这些故事告诉我们,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才是真汉子。

3、为啥这种精神这么牛因为它不是傻送死,而是有担当的勇气,在国家危难时,普通人也能成英雄,想想抗战时期的战士们,他们面对枪林弹雨,脑子里就一个念头:保卫家园。这种牺牲精神让民族更团结,没它,历史可能就改写了。

4、今天咱们也能学起来:别以为只有打仗才需要,和平年代也一样。比如抗疫时医护人员冲前线,或者救灾志愿者冒险救人,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“视死如归”吗?咱普通人做好本分,关键时刻站出去,就是爱国!记住,活着不光为自己,也为大伙儿。

相关问题解答

1、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出自哪里?

这句诗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《白马篇》,是描写边塞游侠儿英勇报国的名句,全诗慷慨激昂,最后两句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更是千古传诵,表达了为国牺牲、视死如归的豪情。

2、《白马篇》全文内容是什么?

曹植的《白马篇》全文如下:

> 白马饰金羁,连翩西北驰。

> 借问谁家子,幽并游侠儿。

> 少小去乡邑,扬声沙漠垂。

> 宿昔秉良弓,楛矢何参差。

> 控弦破左的,右发摧月支。

> 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

> 狡捷过猴猿,勇剽若豹螭。

> 边城多警急,虏骑数迁移。

> 羽檄从北来,厉马登高堤。

> 长驱蹈匈奴,左顾凌鲜卑。

> 弃身锋刃端,性命安可怀?

> 父母且不顾,何言子与妻!

> 名编壮士籍,不得中顾私。

>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。

3、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精神?

它展现了古代将士舍生忘死、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,曹植通过“游侠儿”的形象,歌颂了为国献身、无所畏惧的崇高精神,至今仍被用来赞美军人和爱国者的牺牲精神。

4、为什么这句诗特别有名?

因为它用简练的语言,把“为国牺牲”的悲壮和坚定写到了极致。“视死如归”的比喻生动震撼,成为爱国诗词中的经典,常被引用在战争、英雄题材的作品或演讲中,传递民族气节。

本文来自作者[鹿瑞红]投稿,不代表华洋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exinb.com/zlan/202508-143.html

(22)
鹿瑞红的头像鹿瑞红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鹿瑞红的头像
    鹿瑞红 2025年08月16日

    我是华洋号的签约作者“鹿瑞红”

  • 鹿瑞红
    鹿瑞红 2025年08月16日

    本文概览: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的全文是什么“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的意思是: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,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。出处:出自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《白马篇》,...

  • 鹿瑞红
    用户081605 2025年08月16日

    文章不错《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的全文是什么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》内容很有帮助